发现
视觉之美
   文创产业分享,赛事征集!

2026米兰设计周-中国高校设计学科师生优秀作品展通知

级别 : 全国赛    关注 : 3.34K+     首页 > 大赛 > 主题年展

关于开展“2026第十届米兰设计周-中国高校设计学科师生优秀作品展”主题活动的通知

各有关院校:

本活动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于2016至2019年期间联合发起并主办,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AAP项目管理办公室负责具体承办,赛事旨在真实反映新时代背景下我国设计学科教学水平的现状和教学成果,为全国艺术学科师生搭建展示专业才华和创作水平的国际化交流学习平台。2020年1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校竞赛评估与管理体系研究工作组”根据相关管理原则,经自主申报,基于竞赛数据采集和专家综合评价,作品展活动首次纳入《2019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榜单内竞赛项目名单》。截至目前,作品展竞赛活动连续多年入选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

作为受到政府和高校支持关注的具有突破性和建设性的重要展示交流项目,组委会将以其高规格、高品质的展览内容和交流形式带动高校设计创新实践,本着以赛促教、教赛展联动的指导思想,推动我国艺术设计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制的创新,促进教育创新与学科发展。2025第九届大赛共吸引来自1759所境内外高校的27万余件师生投稿作品,展现了新时代中国设计教育的创新活力与学术高度。

2026年大赛组委会与相关主办单位始终秉持“学术立赛、公益办赛”的宗旨,积极践行“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理念。第十届主题活动涵盖2026米兰设计周-中国高校设计学科师生优秀作品展以及全国大学生设计实践大赛系列公益赛事,由同济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和中央民族大学具体组织国赛评审、学术交流和颁奖活动。现将作品展竞赛活动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组织机构

(一)主办单位

米兰设计周-中国高校设计学科师生优秀作品展组委会

(二)承办单位

同济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中央民族大学

(三)协办单位

上海费恩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武汉漫动者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二、组织形式

本次活动采取赛区制,每个赛区设立一个省赛承办单位负责赛区赛事活动的宣传、推广。赛区原则上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组建,参赛作品由本赛区承办单位负责收集并组织专家评审,经各赛区评选后,再进入全国总决赛进行评选。

三、参赛人员

1. 本科生研究生组:在校及五年内毕业的博士、硕士研究生,本科以及进修生等。

2. 高职高专学生组:在校及五年内毕业的专科生等。

3. 高校教师组:高校在职教师及聘任的行业导师、兼职教师等。

4. 专业设计师。

(注:本科生研究生组、专科学生组分开评审)

四、赛事赛程

1. 赛事启动:院校管理员注册,参赛者注册(2025年10月)

2. 线上报名:巡讲巡展、提交参赛作品、专项赛场及命题赛场评审(2025年10月至2026年3月)

3. 省赛评审:非命题赛场省赛评审、获奖信息发布(2026年4-5月)

4. 国赛评审:非命题赛场国赛评审、获奖信息发布、证书发放及相关系列活动(2026年5-6月)

5. 系列活动:颁奖典礼及学术活动(2026年7-8月)

6. 第九届优秀作品在意大利米兰设计周期间展出(2026年4月)

五、作品类别与要求

1. 作品创作类:视觉传达、产品设计、环境设计、时尚设计、工艺美术、传统美术、数字媒体、数字摄影、虚拟IP设计、城市设计、景观设计、建筑设计

2. 学术论文类:设计理论研究、设计教育实践、设计前沿探索等。

六、作品征集与评选

1. 由主办单位发文,通过有关高校、省区市教育部门、媒体等,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征集作品。

2. 活动报名须通过组委会指定的网上报名渠道(www.milan-aap.org.cn)进行在线报名及作品提交。

3. 为保证评选工作有序、公平、公正,主办方将邀请专业机构及专家组成评委会,对征集作品进行评选。

七、奖项设置

分级评审形式:校赛、省赛、国赛三级评审。

1. 校赛评审:集中提交作品院校,通过校级遴选作品,由各个院校自行组织。

2. 省赛评审:由大赛组委会协助分赛区承办院校遴选评审专家,评选出省级一、二、三等奖,等级奖获奖比例一般不超过各省赛区参赛作品总数的30%(一、二、三等奖原则上为5%、10%、15%),获省赛一、二等级奖作品推荐进入全国赛区评选。根据当年提交作品数量及质量。

3. 国赛评审:组委会遴选全国知名专家对进入国赛作品创作类进行评审,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国赛获等级奖比例一般不超过入围国赛作品总数的7%(一、二、三等奖分别为1%、2%、4%)。

4. 组委会颁发省赛电子版证书、国赛纸质版证书。

八、其他

1. 更多参赛信息请见大赛官网及微信公众号“米兰设计周高校设计作品展”。

2. 主办方拥有对作品出版、展览和进行其他商业操作的权利。

3. 主办方保留对本次活动未尽事宜的解释权。

九、联系方式

1. 赛事运营支持

地址: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关山大道20号中国光谷创意产业基地A座3楼

联系人:赵莞兮、刘媛

电话:17720594242

邮箱:3157635981@qq.com

2. 国赛承办院校联系方式

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赤峰路67号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联系人:李润泽

电话:13701933496

邮箱:13701933496@163.com

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学院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军工路334号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学院

联系人:史帅

电话:18301966175

邮箱:ss20@usst.edu.cn

中央民族大学海南国际学院

地址: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共美路与思源大道交叉口西120米中央民族大学海南国际学院

联系人:李翊菲

电话:18729211305

邮箱:hn202506@muc.edu.cn

3. 赛事组委会联系方式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国康路98号上海国际设计中心东楼701

联系人:张黎娟、徐燕杰

电话:021-65898806 65898816

邮箱:milan@milan-aap.org.cn


TAG:

大赛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