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
视觉之美
   文创产业分享,赛事征集!

2025第四届全国数字文创大赛「科幻梦想赛道」作品征集

级别 : 全国赛    关注 : 2.02K+     首页 > 大赛 > AIGC视传

近年来,科幻的创新发展正在打破“文学类型”的界限,成为**科技、文化、商业**的交汇点。无论是创作者、科技公司还是投资者,都可以从科幻的想象力中挖掘未来趋势。
  科幻作品正呈现出多方面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进步与市场需求变化,其在创作内容、表现形式、产业生态等方面都有新动向,具体如下:
  ⓒ创作内容多元化
  •题材拓展
  :除传统的宇宙探索、外星生命等题材外,大批创作者将目光投向基因工程、虚拟现实等新兴领域,“近未来”作品增多,更关注当下现实如何向未来延伸,如《初夏的函数式》聚焦科技工作者打破国外技术垄断,《萤火之城》思考人工智能时代人与机器的关系。
  •本土现实融入
  :科幻作品越来越多地反映本土现实问题。在美国,部分作品关注种族问题带来的社会不公;在中国,一些作家围绕特定城市展开故事,或从历史、神话中挖掘文化传统,使科幻作品更具现实意义和文学价值。
  ⓒ技术融合深化
  •AI赋能创作
  :AIGC技术为科幻微短剧等创作降本增效,激发创作潜力。AI还可协助作家构思情节、设定背景、塑造人物等,通过人机协作进行多线索情节推演,拓展叙事可能性,如科幻作家利用开源AI大模型DeepSeek辅助创作。
  •VR创新体验
  :VR技术与科幻题材天然契合,其沉浸式特性为科幻内容创作打开新空间。VR电影技术已突破关键指标,未来VR科幻有望从短片向长片过渡,成为科幻叙事新载体,孵化更具想象力的IP。
  ⓒ文类界限模糊
  :科幻作家跳出传统边界,创作出许多与其他文类交织的作品,如科幻与武侠、历史、推理小说等结合,日本有不少推理与科幻融合的作品,中国倪匡的“卫斯理系列”也是武侠科幻结合的典范。其他类型作家也在作品中引入科幻元素,不同文类间的壁垒逐渐被打破,为科幻作品注入新活力。
  ⓒ产业生态优化
  •产业链协同创新
  :中国科幻产业已步入业态融合与创新驱动阶段,涵盖科幻阅读、影视、游戏、衍生品、文旅五大核心产业,各环节将加速协同创新。例如科幻游戏制作水平显著提升,科幻衍生品市场回暖,国内原创IP逐步成为主导力量,科幻文旅迈向内容精品化与运营高端化阶段。
  •跨媒体叙事发展
  :科幻产业从以科幻小说为主要媒介,转向以影视和游戏为主要媒介,从科幻小说到有声书、漫画、动漫、剧本杀、剧集、影视、游戏乃至主题公园的产业链正在迅速发展,未来将形成更完善的跨媒体叙事体系。
  ⓒ国际影响力提升
  :以《三体》《流浪地球》为代表的中国科幻作品在全球引发热潮,将东方哲学、技术伦理等中国叙事融入全球科幻话语体系,以东方美学重构全球科幻叙事的话语体系。巴西等新兴市场对中国科幻游戏热度较高,中国科幻正吸引世界目光,在全球化浪潮中开辟新航道。
  赛道四
  图片科幻创新发展作品征集和遴选活动纳入2025第四届全国数字文创大赛,设立科幻梦想专项赛道,分为2个方向,具体作品形式和内容不限:(一)科幻形象创新(中国机甲设计、非碳基生命的具象化、基因杂交与生态共生、赛博朋克等);(二)科幻场景创新(物理规则颠覆型场景、生态灾难重构型场景、技术垄断型场景、文明碰撞型场景、社会实验型场景、从科学推演到文化解构新场景可能、沉浸式与生成式场景等等)。
  +其他赛道+
  +2025第四届全国数字文创大赛作品征集公告;+2025第四届全国数字文创大赛「科普文创赛道」作品征集公告
  +科幻作品分类+
  科幻作品作为一种融合科学想象与文学创作的独特体裁,其分类方式丰富多样,可从不同维度进行划分。以下是对科幻作品分类的详细介绍:
  按题材与主题分类
  ⓒ太空探索类
  以宇宙航行、星际殖民、地外文明接触为核心,展现人类在浩瀚星空中的冒险与挑战。
  代表作:《星际穿越》《基地》系列、《火星救援》。
  核心元素:飞船技术、外星生命、星系文明、太空生存。
  ⓒ时间旅行类
  围绕时间悖论、历史改写或未来预知展开,探讨时间维度的哲学与逻辑问题。
  代表作:《回到未来》《时间机器》《环形使者》。
  核心元素:时间机器、平行宇宙、因果律、宿命论。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类
  聚焦AI觉醒、机器人伦理、人与机器的关系,反思科技对社会的影响。
  代表作:《银翼杀手》《机械姬》《我,机器人》。
  核心元素:机器学习、意识觉醒、机器人三定律、人机冲突。
  ⓒ外星入侵与星际战争类
  描绘地球或人类文明遭遇外星势力威胁的冲突,常隐喻现实中的战争与生存危机。
  代表作:《独立日》《三体》(黑暗森林法则)、《安德的游戏》。
  核心元素:外星舰队、星际武器、文明对抗、人类团结。
  ⓒ末日与后末日类
  设定在灾难(如核战争、病毒、环境崩溃)后的世界,展现人类的生存挣扎与文明重建。
  代表作:《疯狂的麦克斯》《雪国列车》《美国末日》。
  核心元素:废墟生存、资源争夺、社会秩序重构、人性考验。
  ⓒ生物科技与基因工程类
  探索基因编辑、克隆技术、人造生命等带来的伦理争议与未知风险。
  代表作:《侏罗纪公园》《千钧一发》《逃出克隆岛》。
  核心元素:基因变异、克隆人、生物武器、物种进化。
  ⓒ赛博朋克(Cyberpunk)类
  以高科技与低生活的反差为背景,刻画反乌托邦社会中的阶层分化与技术压迫。
  代表作:《攻壳机动队》《黑客帝国》《神经漫游者》。
  核心元素:义体改造、虚拟现实、巨型企业垄断、黑客文化。
  硬科幻与软科幻
  硬科幻:注重科学理论的严谨性,如物理、天文、工程学等(如《火星救援》中的航天细节)。
  软科幻:侧重社会、文化、哲学议题,科学设定为故事服务(如《使女的故事》中的反乌托邦社会)。
  按世界观设定分类
  乌托邦与反乌托邦
  乌托邦:描绘理想中的完美社会(如《美丽新世界》早期设定)。
  反乌托邦:揭露极权、科技滥用下的黑暗现实(如《1984》《华氏451》)。
  近未来与远未来
  近未来:设定在几十年内的近现实世界(如《黑镜》多数剧集)。
  远未来:时间跨度达数百年甚至更久,文明形态彻底改变(如《沙丘》系列)。
  架空世界与平行宇宙
  架空世界:完全虚构的星球或文明体系(如《阿凡达》的潘多拉星)。
  平行宇宙:基于现实世界的分支可能性(如《瑞克和莫蒂》的多元宇宙冒险)。
  按载体与表现形式分类
  文学作品
  小说:长篇(如《海伯利安》)、短篇(如阿西莫夫的短篇集)。
  诗歌与散文:如科幻诗人特德・姜的作品。
  影视与动画
  电影:好莱坞科幻大片(如《星球大战》)、独立科幻片(如《湮灭》)。
  剧集:《西部世界》《星际迷航》系列。
  动画:《攻壳机动队》《机器人总动员》。
  游戏与互动媒体
  游戏:《赛博朋克2077》《质量效应》《底特律:变人》。
  交互式小说:如《选择:故事游戏》中的科幻章节。
  漫画与图像小说
  经典漫画:《铳梦》《守望者》。
  图像小说:《睡魔》中的科幻单元。
  按文化与地域特色分类
  西方科幻(欧美为主)
  侧重技术冒险与个人英雄主义,如《星球大战》《异形》系列。
  日式科幻
  融合东方哲学与社会议题,如《攻壳机动队》《eva》。
  中国科幻
  结合历史与现实,如刘慈欣的《三体》、郝景芳的《北京折叠》。
  其他地域
  如拉美科幻(胡安・鲁尔福的奇幻科幻融合)、非洲科幻(探索本土文明与科技的结合)。
  按亚类型与跨界融合分类
  科幻+恐怖:《异形》《怪形》。
  科幻+爱情:《她》《时间旅行者的妻子》。
  科幻+悬疑:《源代码》《记忆碎片》(科幻改编版)。
  科幻+喜剧:《银河系漫游指南》《保罗》。
  +参赛对象+本次活动秉承“以赛促教学科研、以赛促创新融合”为主旨,围绕科普文创领域创新发展,从实践教育角度出发,增强高校教师和大学生创新、创造、创业的意识和能力,推动高校之间、校企之间、校会之间、校地之间的交流,促进高校师生科普文创成果转化和科普传播。参赛对象:国内外各中高等院校师生、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均可参赛。
  +作品提交&截止时间+
  截止时间:2025年11月10日

  参赛作品命名方式:科幻梦想赛道_作品名称_作者_电话的格式(如科幻梦想赛道_鸭力葱大_张三_13900000000)打包为一个压缩包,在2025年11月10日24时前发送至大赛邮箱。
  +初评时间+
  2025年11月11日-11月15日
  +获奖公布+
  2025年11月20日左右,请及时关注公告。
  +作品要求+
  参赛作品以邮箱方式提交。科普文创产品及科普视频源文件(需同时提交参赛作品的录屏演示视频文件,以*.mov或*.avi格式保存)、高清视频等作品应发送至szwcds qq.com,作品同时提交报名表:2025全国数字文创大赛报名表.docx,链接:https://pan.baidu.com/s/1ov2punrykxqHEDtyeMVnag,提取码:1234。(链接如果有误,下面尾部有直接报名表文件,可以直接复制到Word文档。)
  +奖项设置+
  根据公平公正、宁缺毋滥的评审原则,按照参赛作品类别,每个方向设置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
  (一)一等奖总数不超过5项,且为同类别参赛作品排名前10%。
  (二)二等奖总数不超过15项,且为同类别参赛作品排名前25%。
  (三)三等奖总数不超过25项,且为同类别参赛作品排名前50%。
  (四)优秀奖总数不超过80项,且为同类别参赛作品排名前70%。
  同时,根据比赛成绩及在本赛事组织工作中的贡献度,择优推选优秀指导教师奖。
  备注:
  1.凡提交参赛作品者,即视为参赛者已阅读、理解并同意本征集公告全部内容。2.本大赛的解释权归大赛主办方所有。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主办方、组委会有权对违反本公告或大赛发布的其他与赛事有关的规则或要求的参赛者进行规范管理,包括但不限于取消报名资格、确认报名无效、取消获奖奖项等,直至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学术指导专家组⊙
  ▣宋慰祖:北京设计学会创始人、民盟中央文化委员会副主任
  ▣千哲: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清华青岛艺术与科学创新研究院国际文化产业创新研究中心主任
  ▣徐彤: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设计学院IP系统设计研究方向导师
  ▣巫建:北京印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教授,文化创意与数智创新研究中心主任
  ▣聂茜:北京服装学院服饰艺术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工业设计教学部主任

       ▣王宏飞:湖北经济学院艺术学院副教授
  ▣邱冀重:北京设计学会常务副秘书长
  ▣边保京:光明文创负责人,北京光明都市传媒科技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靳鑫:小鸡磕技创始人、可米生活合伙人
  ▣颜冬:视觉中国集团设计总监
  ▣杨利堃:鲸世科技创始人、河北文化产业研究院特聘教授
  +主办单位: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印刷学院科学技术协会
  +承办单位:文创创造营
  +支持单位:北京设计学会、光明文创、视觉中国

  全国数字文创大赛组委会

2025年7月2日

TAG: 数字文创

大赛奖项